岁币(岁币岁赐岁贡的不同名称为什么)
1、岁币是一种特有时代的特有称呼,专门用来指宋朝时期,地方向朝廷缴纳的钱物,但同时还有宋王朝给异族缴纳的钱物地方给朝廷,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宋王朝还要给其他国家民族缴纳岁币人们总说宋朝弱,难道是因为宋朝还要做这样一种让人感觉很屈辱的事情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宋朝缴纳岁币这件事;岁币的用处基本就是2个,国家财政的开销,以及贵族部落酋长的封赏给辽的岁贡 从1005年到1042年,北宋对辽的岁币标准,是每年绢20万匹,银10万两,此外辽国还预借了3万两银子与3万匹绢没有归还也就是说,这38年间,宋朝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383万两,绢763万匹从1043年到1122年宋;宋朝的兴衰,是权力平衡与妥协的交织,岁币岁赐与岁贡的更迭,揭示了一个国家在强敌环伺下的无奈与挣扎这些条约不仅是宋朝地位的象征,也是历史对和平与屈服的深刻印记;岁币意思是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岁币的使用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关于岁币数量问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资料,宋给辽金的岁币,给西夏的岁赐,都应该可以计算出其中交战谈判期间是否缴纳,也可据史料考订出只不过;岁币,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送的财物,也指地方每年向朝廷缴纳的钱财岁赐,指皇帝或朝廷每年给地方或个人的赏赐 岁贡,指地方或诸侯属国每年向朝廷的进贡;岁币是每年定期不定量向外输纳之物,缴纳岁币的历史一经说出,大家最先提的就是宋朝宋朝向哪些强大的外藩缴纳过岁币像辽国金国西夏等都在其中并且,在蒙古强大后,南宋依然想向蒙古称臣,忽必烈却没有多加理会,而是先将其答应下来,等他回到草原夺到汗位之后,一回身就把南宋朝廷扫进了历史;现在很流行为历史“翻案”北宋时期对契丹党项作战屡屡失利,长期采取订立协约“送岁币换和平”的方法,肯定是加重人民负担使国家和民族利益受损的,可有人对此却大加赞赏,应该说这是片面和不正确的其一“岁币”换不来和平正常情况下,中原地区经济可以支撑“岁币”的负担,一遇灾年税收受到;#160 #160 #160“岁币”特指宋朝依据合约规定向外族输纳的钱物或者地方特产,因其按年缴纳而名,其意最早见于宋朝事实类苑“偿岁以金帛济其不足于体无伤”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是影响整体政局演进的大问题北宋最主要的外敌是契丹辽朝,后亡于金,南宋的主要对手是金,后亡于蒙古。
2、就是指给辽国的岁币 问题四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岁币,这就是历史上的什么?在线等,超急谢谢了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岁币,简单来说就是指古代封建王朝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一般多指宋朝给辽国金国的岁币可殊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强汉盛唐大明,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 和亲岁币可以说始创于汉朝,是汉朝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耻辱据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的记载,公元。
3、宋朝的岁币,其实是由宋朝给辽金的岁币和给西夏的岁赐所组成而明朝的市赏制度,同样分为互市和贡赏两部分嘉靖后出现岁赐宋朝的岁币和明朝的市赏,虽然都是向外族输送钱物,但两者却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宋朝岁币政策给辽金的岁币,给西夏的岁赐宋朝在对北方游牧民族方面,在宋太宗;岁币,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16 BCBDCC。
4、两宋历史上一大常被诟病的国策,就是送“岁币”换和平早年与辽国激战,然后签了澶渊之盟后来与西夏恶战,打到最后却是送“岁币”换人家称臣,等于花钱买面子后来被金国打没了半壁江山,明明战场上占优势,却是又送岁币又称臣,这更是花钱给人家当侄子如此“宁可花钱不打仗”的做派,坐实;这就是宋朝著名的“岁币换和平”政策宋朝自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便开始逐渐进入到“重文轻武”的“和平时期”赵匡胤这么做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他吸取了过去几十年主要是五代十国时期里,很多手握重兵的武将自立割据,从而使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教训为了保持国家赵氏建立的宋朝;两宋年间的“岁币”,对宋朝的负担当然重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应该是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国家,经济繁荣的景象从张择端那副清明上河图上就能略窥一二,但实际上宋王朝内里消耗巨大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此有自己做前车之鉴,他格外提防武将为了分散权利,他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
评论